所属书籍: 道州志
作者: 張元惠修;黄如穀纂
卷序: 第10卷
卷名: 《風土志·方言》
謂父曰㸙(即爺之轉也),母曰孃。祖父曰公,祖母曰媽。子曰崽(《水經注》》“弱年崽子”是也),初生命名多稱某崽,又曰狗,賤之所以貴之也(司馬相如小名犬子是也)。謂曾孫曰息。兄謂弟曰孻(音歹),凡數兄弟曰幾孻崽。末生者爲晚,訛爲滿。兒多曰毛。小兒拜緇流爲假父曰寄子,拜平人爲假父曰乾兒。㳺手者曰澑打鬼。謂外境人曰拐子。鄉人曰古老。撒潑曰放頼。將午曰茶時。午後小餐曰壓申。物醜曰跛。失曰跌。棄曰丢。謂極曰蠻(如蠻大、蠻長之類)。事畢曰過了。人肥曰奤(讀旁去聲)。跛足爲。戯曰弄。病曰不耐煩。不潔曰邋遢。其餘不能悉載。又鄉間皆有土談,與官話全異,雖生長於斯者,亦難通曉,不知始自何時,而永、道、江數邑皆然。永明蔣侍御雲寛作《近遊雜綴》,以其字與古䪨相配,往往而合,考據殊博辨。大抵南音多低,平、入二聲,不甚分别,此其常也。
凡訴牒劵約有常用之字,不見經傳者。字雖俗鄙,而偏旁亦有依附,今記數字於此,以偹考證。(音但,泥窪也)。漯(音累,水漕)。冇(音没,無也)。奀(音近彌,小也)。骳(音枯,讀若多,人瘦也)。
(山脊也)。孻(音歹,幼孩也。兄謂弟亦曰孻。《寂園雜記》云:“廣東謂幼子曰孻。”)。汌(音浚,田間水道)。
(音等,立閘以分水)。